汽车海归赵福全加盟华晨汽车工作的前前后后-人需要自信
2004年9月,经过近10个月接触,赵福全加盟华晨汽车。当时的华晨,形势已经不容乐观。如果说因此金杯勉强在同类车型中占据半壁江山的话,那么中华品牌轿车产品的单调则令公司领导头痛万分。
上班第一天,赵福全跟研发中心的工作人员讲话。他向《汽车商业评论》回忆道:“我跟他们讲,我今天要回答你们四个问题,完了提一个要求。第一个问题是我是谁?第二,为什么回国?你是不是在国外下岗了?第三,为什么选择华晨?第四,你到华晨怎么烧这三把火?”他的幽默回答获得了一片掌声,完后,他提出一个要求——“跟我做,按我的脉搏跳动”。赵福全将来自克莱斯勒研发方面的材料张贴于研发中心的许多地方,营造以国际化手段进行华晨汽车研发的氛围。在按部就班地推进“中华”的升级产品尊驰和代号为M2的“中华”第二代产品——面向家用市场的骏捷——的研发同时,他的第一把火是重整已经挂牌的研发中心机构设置,建设一个正常的研发体制。
华晨研发中心当时仅设两个部门——项目管理部和产品工程部。“项目管理部就是项目外包,实际上就是大家坐在一起讨论怎么样把项目外包,我管它叫看摊的,这不能等同于建立自己研发能力的做法。产品工程部更多的是解决项目外包之后回来投产产品的工程问题和质量问题。”赵福全说,“我来就是想做自主研发,研发中心这种设置肯定有问题。”赵福全首先成立规划管理部,以规定企业研发项目和方向,同时对整个研发项目进行统一管理。战略规划制定了就要有人去实施,便有了产品开发部和动力总成部。由于汽车研发常常实施平台战略,所有的车都有一个共性的技术,这样又成立了一个综合技术部,等于是产品开发部二部。最后这些东西都干完了,投产又可能还会有问题,于是产品工程部得以保留。但是项目管理部则降格为一个处,与之并设的还有专门解决生产问题的生产服务处。
||||
华晨同时还按照赵福全的想法和思路完成了两万平方米研发大楼的设计和建造。研发大楼由试制试装楼和综合实验楼,以及连接两楼的帘廊组成。包括赵在内的研发中心所有人员,他们的办公室都从一个破败的小楼搬到这个帘廊里面。让赵福全引以为豪的是,他动用研发中心70%的力量,花了两年时间,编了6本共2000页的产品开发流程。“一级流程、二级流程、三级流程,整个一套流程都是我弄的,”赵福全说,“我还设立了一个内部知识管理系统,在内部网上就可以聊天。当然,我可以买一个办公软件,但我认为那个没有我弄的好,它是我自己带着一帮人编出来的。”
M3跑车、小车A1和1.8T发动机,在赵福全看来是他在华晨的人生巅峰。“你看看我做的M3,它是辆跑车,很漂亮,投产车很快就会出现了,很遗憾我没有机会去剪彩。A1,我是永远都很自豪的。它设计做完了,走之前所有数模都已干完,发给了供应商。”他说。赵福全认为A1车物美价廉,是将来中国市场上真正最畅销、最受欢迎的车。他表示,这款车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出口,很多关键零部件绝对满足国外碰撞标准。“如果企业好好经营,做出来绝对是一个比较有档次的车,只卖6万~7万块。我这几个产品,一定是看家的产品。”他说。
但是对于赵福全在华晨的作为,并非全是正面消息。华晨与德国FEV合作进行的1.8T发动机研发,外界一度非常期待。不过当骏捷迟迟未能将它装车上市后,有舆论认为,这说明赵福全主导开发的这款发动机某种程度上的失利。但是赵福全否认了这个说法,他表示1.8T发动机已经完全能用,性能非常优越,所有传言都是空穴来风。
也正是因为这种自信,赵福全把自己的离开华晨,理解为功成身退。他对《汽车商业评论》说:“我认为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人要急流勇退,见好就收。”